【蛻變の日本】走出25年陰霾  日本投資環境愈漸明朗(下)

25年長期停滯,還有兩大致命點!上一篇剖析了日本的通貨緊縮令經濟陷入危機,但社會制度和政治狀況也影響到日本走出通縮日子。以下原因亦是致命點卻常被人忽略!

上篇:深入了解日本通貨緊縮現象

日本百貨曇花一現

現時,香港只剩下一間日本百貨公司崇光百貨 (SOGO)。回顧80年代,當時日本經濟起飛的時期,許多日資百貨公司一窩蜂進駐香港市場,其中包括尖沙咀的東急、銅鑼灣大丸、三越,以及崇光百貨 (SOGO)。根據資料,1991年是百貨業銷售額的高峰期,達到驚人的120,850億日圓。直至90年代日本經濟走向低迷,中高檔的消費品需求急劇下降,消費者的購買力逐漸轉向民生超市,對百貨業產生直接衝擊,日資百貨公司紛紛撤出香港,或將業務賣盤給港資公司。

然而,日本的超級市場的銷售額卻一直飆升,圖中所示2014年更達到高峰,總營業額達至 13.37兆日圓,其後便一直保持平穩。同時,各種增值服務亦向上,24小時便利店的數目就不停地上升,銷售額在2008年更一度超越百貨業,2014年銷售額就超過10兆日圓。

來源:2019 ハイライフ研究所メールマガジン 9 月号 2019 年 9 月 26 日

當在經濟不景氣下,市民意識到收入不似預期,消費模式逐漸改變,並轉向中低檔和減價產品。平價專門服裝店 H&M、Uniqlo、青山洋服愈漸興起,家電則有Bic Camera、 Yodobashi Camera,而得賣店就有Donki, 100円店、Daiso等等。

日本終身雇用制度的歪風

在日本,一旦你進入一間公司,原則上公司會雇用你至65歲退休,犯罪則除外。然而,不論能力高低,工資一率按年資增加,這個制度令企業伴隨着沉重的負擔。隨着公司歷史的延續,年長的員工數目也越來就越多,進而加大了公司的支出壓力。久而久之,公司盈利或會逐漸下降。終身雇用制度對於追求生活安穩的員工來說,可謂是夢寐以求得,即「做又三十六,唔做又三十六」,但積極進取的一群未免會感氣憤,於是,不少00後的年輕員工漸漸萌生轉工的念頭,以追求更好得待遇和收入。這種趨勢令不少中小型公司出現人才流失,公司逐漸只剩下一班工作表現差的員工。

終身雇用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勞方有一個穩定環境下安心工作。根據現行法律,資方不可隨意解雇員工,除非得到他們的同意。當公司有意解雇員工卻未獲得同意時,往往會使出渾身解數的手段,以迫使員工自行離職。相反地,員工則享有隨時辭職的自由。對於這樣的情況,坦率地說,我感到這是不公平的。

我的一位舊同事,在日本某投資銀行擔任了銷售部部長好幾年,惟在某些原因下,公司希望他能夠自行離職,他感到十分不滿而拒絕,公司只得將他降級為普通員工,甚至讓他成為他原本的部下的下屬。其後的日子,他感痛苦不堪,雖然如常得到每月工資,但公司至此再無給他任何客戶,目的是希望他能知難而退。過了好幾年,他最終心灰意懶地離開了公司。一般情況下同意離開時,或會獲得一個不錯的賠償套餐。如果你有足夠的面皮厚度,就可以賴死不走,長時間免費領取工資。現實上,不少外資公司得悉這個制度,都不敢在日本聘請正式員工,若需要增加人手,他們首選在外地(香港、新加坡)等國家增聘人手,難聽地說可以「隨時炒人」,而他們在日本則會聘請合約員工,但合約員工的待遇往往比正式員工低。

按就業類型劃分的員工人數趨勢圖 (來源: Nissei Research)

統計數字得出,在過去1988 – 2018的30年間,日本勞動人口增加1464萬人,當中非正式員工增加1364萬人,而女性正式員工增加了128萬人,但男性正式員工卻減少了29萬人。直到近十年,政府才意識到人才流動的流動性。在人才長期錯配的情況下,企業新陳代謝變慢,損失了競爭力,工資長期停滯不前。雖然,現時政府鼓勵員工再培訓及推行數碼化,的確是一個好的方向,但我個人認為,基本法律制度的一日不變,最終只會徒勞無功。

究竟邊個先係首相?

在政治方面,日本的首相任期皆為四年,不過從日本平成後30年至今,17位首相當中竟有13位的任期不足兩年,各部門的大臣更換頻繁,為了增加支持度,根據過去的經驗,首相在卸任前常常進行內閣改組並調換大臣,大多上任一年就會傳出醜聞被迫下台,自民黨的安部派別的議員,亦因爆出政治資金醜聞而被警察調查,最終逃不出下台的命運,政員頻繁改動帶來政策長期不穩。日本的政治高層公職,按年資優先,並非人才善用。近年來,日本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諷刺,他們竟然任命了一位79歲的「考古學家」擔任IT大臣,連USB和智能手機都不熟悉,惹來全球嘲笑 。相比之下,台灣找來IT天才唐鳳做大臣真的是相形見絀。日本大臣的主要職務是在國會辯論,回答在野黨的提問,實際上沒有能力和時間去解決社會和經濟上的問題,以及有效地執行政策。毫無疑問,這無疑是阻礙日本擺脫漫長的通縮經濟的原因之一。

投資新興市場要慎重!

總結來看,解決日本長期通縮問題不能僅仰賴貨幣政策的降息措施。問題涉及深層次、多方面的結構性因素,包括不合事宜的社會和政治制度,以及人口老化等問題。然而,自2010年日本人口到達高峰後,開始出現下降趨勢,現時勞動力供應緊張,需要靠外勞來填補空缺。不過,近年來的五年間情況變得明朗,工資逐漸有上升,加上與外圍歐美等國家的高通脹相輔相成,日本可以說是終於走出通縮環境。相反地,一些新興國家目前正面臨房產供應過剩,槓桿過高,人口老化,產業結構改變,經濟前景黯淡,正正與日本90年代的經濟環境非常相似。我個人認為這個趨勢或會持續十年,建議正打算投資新興國家的朋友就要考慮清楚。

日本樓市前景

日本投資環境愈漸明朗,除了日圓低水,亦擺脫多年的通縮,經濟創出新局勢,不少機構投資者紛紛入場。根據日本不動產經濟研究的數據得出,日本首都圈的新建公寓按年升幅達至36.7%,平均售價約450萬港元,而東京都23區的新建公寓更是年增50%。的確,不少客戶向我們分享經驗,「而家唔敢壓價,就連原價都要搶,成個房產市場好緊張。」樓市的熱熾,反映日本經濟前景愈趨明朗!

訂閱 PropCap E-Newletter

閱讀相關資訊及 PropCap 最新發展消息

閱讀更多